冬季絮凝剂越加越多?措施来了!
随着冬至的到来,北半球迎来了最短的日光时间,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的开始。冬季水温的显著降低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功能微生物主要是中温微生物,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7℃。然而,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冬季污水温度通常15℃甚至更低,这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活性污泥的生污染物处理能力及沉降性能相应下降。
在冬季,污水处理厂为了保证低温正常运行,除了会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全过程管理、调控,还会通过投加传统絮凝剂来控制污泥膨胀以及合理调整药剂投加来维持出水的稳定性。
低温药耗大的原因
传统絮凝剂受冬季水温影响大,低温对药耗影响较大,导致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致使絮凝剂越加越多。原因主要有:
l 低温水导致混凝剂水解困难;
l 水中杂质颗粒的布朗运动强度减弱,碰撞机会减少,不利于胶体脱稳凝聚,同时还影响絮凝体的成长;
l 水温低时,胶体颗粒的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还影响胶体颗粒之间的粘附强度。
传统絮凝剂,若想在冬季降低加药量,从选择最适配的药剂到确保其有效应用,再到妥善保存以维持其效力,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操作和专业的知识。这不仅增加了整体处理成本,还可能影响到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如NFSSS纳米絮凝原位扩能技术,并优化操作流程,对于冬季低温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博泰至淳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一问题,博泰至淳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产学研联合研发的NFSSS纳米絮凝原位扩能技术为低温运行下的污水处理厂提供了一种既能解决污泥膨胀又可提高处理规模的经济、绿色、高效的方案。
NFSSS纳米絮凝原位扩能技术依托于NFSSS纳米絮凝剂,该产品是一种基于纳米铁的有机-无机「复合型絮凝剂」,通过在二沉池进水端(或好氧池出水端)投加该产品,使得絮凝剂与泥水混合液完全混合,带正电的絮凝剂与带负电的活性污泥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形成凝聚效果,之后再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大的絮体凝聚物,进而实现污泥快速沉降,加快了泥水分离,其沉降速度几乎可以达到与「好氧颗粒污泥」相近的程度。
NFSSS纳米絮凝剂无毒无害,呈现为棕黄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直接投加或稀释后使用,无需调整pH值,工序简单。该产品的凝固点为0℃,在低温环境中不需考虑结晶问题。为了保证最佳使用效果,在冬季仅需关注储存和稀释投加装置的适当保温措施。NFSSS纳米絮凝剂低温下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依然保持高效性能,这极大减少了絮凝剂用量,确保了污水处理性能的稳定。
NFSSS纳米絮凝原位扩能技术通过其独特的特性和稳定性,解决了传统絮凝剂在低温条件下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污水处理提供了可靠且高效的解决方案。这种特性使得NFSSS纳米絮凝剂成为冬季污水处理的理想选择,既保障了处理效率,又降低了运营成本,为污水处理行业应对低温挑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拓展:NFSSS纳米絮凝剂与传统絮凝剂的区别
PAM按照离子型分为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NFSSS纳米絮凝剂与PAM阳离子作用类似,适用于复杂水质的絮凝、沉降、脱色、澄清,适用于有机污泥。
PAC与PAM同属水处理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其溶解后与水中杂质悬浮物等,形成胶体絮团。通过搅拌等,形成大而密实的钒花,并絮凝沉淀。PAC与PAM,在处理污水时通常会一起配合使用。
PAC与PAM区别在于,聚合氯化铝(PAC)是混凝剂,在污水处理中其架桥作用,从而相互吸引絮凝成团。但聚丙烯酰胺(PAM)属于高分子无机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有效将分子链与污水反应,形成胶体絮团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NFSSS与阳离子PAM区别在于,在生化系统沉淀池中投加NFSSS絮凝剂后,不会改变污泥性状,对于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影响非常轻微,可忽略,从而不影响后续处理工段及后续常规设备(如泵、管道)正常工作。
NFSSS与PAC区别在于,聚合氯化铝(PAC)是无机絮凝剂,可去除污水悬浮物(SS),主要应用于二沉池出水后深度处理工艺,絮凝沉淀后主要为无机污泥。而NFSSS絮凝沉降机理主要为吸附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可以使二沉池污泥快速形成絮凝体而实现快速沉降,主要应用于二沉池,针对的是二沉池活性污泥跑泥问题,投加点为二沉池前端。